我國去年實行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大氣環境質量提供依據,今年大家比較關注污水處理行業的“水十條”遲遲不見公布,著實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各界對“水十條”的預測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使得“水十條”更加神秘難測。大家都預測表示,“水十條”年內將公布,北極星節能環保網的小編也按捺不住,參與到“水十條”的預測大軍中,通過污水處理預測篇,大話一番“水十條”,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減少污水排放,支持中水回用,鼓勵污水零排放。
企業生產中產生的污水,經過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到一定標準,再通過深度處理,水質能夠符合回用標準,此類水再次回到生產線中或通過中水管道輸送給其它用水企業,實現污水最低排放或零排放。輸送給別家用的水還能賺取利潤,實現污染企業、用水企業、水體環境三方共贏。
二、嚴格控制污染企業污水排放標準,標準再提高眾望所歸。
對全國污水處理行業提高污水排放標準,普遍提高到國家一級A標準(COD:50mg/L,BOD5:10mg/L),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Ⅴ類。我國2013年的污水處理總量為1.49億立方米/日,按此基數計算,污水排放標準提高,總體污染物排放量將大幅降低,對地表水污染減輕、水體自然凈化力增強、整體水環境提升將有非常積極作用。
三、加強污水處理監測管理,監測數據連網。
對所有污水處理設備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當水質有波動、不符合標準時,監測系統將自動預警,通知相關人員及時處理,把污染降到最低。實時監測和監測數據連網是大勢所趨,實時監測能早發現、早處理污染事件,是預防污染企業發生污染事件最佳技術手段,也使污染企業沒有機會排放污水。
四、進行全國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
住房城鄉建設部通報,截止到2013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縣(不含其它建制鎮)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513座,污水處理能力約1.49億立方米/日。有些污水處理廠已經滿負荷運轉,有些甚至成為污染大戶,此類污水處理廠必須進行提標改造、擴大處理能力,以適應現在污水處理標準要求。
五、加強污染企業的污水處理設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對污染企業進行嚴格環境影響評介審查,沒有污水處理設備的企業不給予環境影響評價,沒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的項目不得進行建設、不提供資金,必須嚴格執行,如違反對相關人員追責。
六、提高排污費,使企業自主進行污水減排。
新的排污費標準比以前提高一倍,使企業排放污水成本增加,迫使企業上馬污水處理設備,自覺減排。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實現中水回用,實現污水零排放,開辟新的水資源,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七、嚴格執行新環保法,配套文件張弛有度。
新環境保護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更加嚴厲處罰。對排污企業可以進行連日處罰,企業違法成本增加,使排污企業自覺加強污染治理,污染嚴重可獲刑責。新環境保護法配合四套文件一起使用,讓執法更加明確,適用范圍更加合理,執法等級也明確規定。
八、對重點流域進行聯防聯控。
全國大多數河流,流經多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必須加強流域聯防聯控機制,對流域河流進行水質考核,哪個流域出現問題,要追根溯源,通過考核體系,實現流域聯動,共同防治水污染。
九、各地政府加強水污染應急預案。
各地政府對水環境污染要有應急預案或應急管理,制定重大水污染事件應急體系,根據污染狀況采取相應處置方法,對污染企業進行嚴格懲罰。
十、社會各界要自覺加入水污染防治行動中來。
全社會、各地政府共同為水環境質量負責,分清、落實企業治污責任,相關部門聯動,對水體污染事件嚴格執法,樹立水環境保護意識,全民參與水環境保護與監督。
龍康給排水技術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