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房子像積木一樣搭起來,減少了工地的揚塵和污染;精裝房的風格也可以有個性化的選擇,拒絕單調……這些“高大上”的綠色建筑新模式不再停留在口頭上,而是正在走進每一位廈門市民的生活中。“廈門2015年首屆綠色建筑論壇”開幕前夕,晨報記者專訪了廈門市建設局副局長林樹枝,他為我們解讀了廈門推行綠色建筑的成效和一些政策上的新亮點。
記者:怎樣的建筑才算綠色建筑?
林樹枝:綠色建筑的核心是“四節一環保”,即節材、節地、節水、節能、環保。
節材就是鼓勵使用可再生、可循環的建筑材料,節約使用建材。
節地就是倡導緊湊型建筑布局,大力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把停車、商業、倉儲等設施建設在地下,把交通設施引入地下,建設地下交通網絡,有條件還可與地下軌道交通互聯互通。
節水就是室內使用節水潔具,室外綠化采用滴管、噴灌等節水措施,倡導中水回用,污水在小區污水處理廠處理之后再用來沖洗廁所等,再有就是收集雨水,進行雨水綜合利用。
夏熱冬暖地區,節能的重點就是通風、隔熱、遮陽。
環保是指,在室內要改善空氣質量,比如中央空調系統要設計新風系統;在室外,要打造良好的風環境、熱環境、聲環境。
國家已經制定了相關的綠色建筑標準,這就要求開發商要優化建筑布局,并嚴格執行國家綠色建筑標準的相關規定。
記者:廈門的綠色建筑有哪些特色?
林樹枝:廈門的綠色建筑有特色,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據廈門“夏熱冬暖”的氣候特點來考慮節能措施。我們主要采取“通風、隔熱、遮陽”三項措施。通風就是要考慮建筑的朝向,保證建筑之間空氣流動順暢,利于散熱,減少室內空調使用,讓市民遠離空調病。
廈門是一個太陽輻射很強的城市,隔熱措施就顯得特別重要。在屋頂隔熱、東西向隔熱、豎向墻面綠化上,開發商可以大做文章。而遮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從窗戶入手采取遮陽措施,減少太陽輻射進入室內。
這三項措施總體上的特點就是花錢少、效果好,是結合廈門的氣候特點所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
新建住宅推行個性化裝修
記者:廈門的綠色建筑政策中,有哪些亮點?
林樹枝:去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以招拍掛、協議出讓等方式新獲得建設用地的商品住宅項目全部推行一次性裝修到位,并配備餐廚垃圾處理系統。這是一大亮點。在一次性裝修中,我們鼓勵菜單式裝修、個性化裝修。
我們倡導輕裝修、重裝飾。一些市民會覺得精裝房只有一種風格過于單調,現在我們希望開發商提供多種裝修樣板供業主選擇,業主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任意風格的搭配,從而避免單調,突出自己的個性。廈門已經有不少樓盤在實行了,比如說海尚國際。
此外,自去年1月1日起,廈門市所有新獲得建設用地的民用建筑項目必須按綠色建筑標準執行。同時為了避免以前審批的項目影響綠色建筑在廈門的推行進程,我們要求在2016年1月1日起辦理施工許可證的所有存量土地的民用建筑項目也必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即使這個項目是在2014年1月1日前獲得用地的。也就是說綠色建筑已經在廈門全面推行。
記者:購買綠色建筑,有無優惠?
林樹枝:廈門對星級綠色建筑的補貼力度全國最大。具體來說,中央財政給予每平方米綠色建筑的補貼是,二星級45元,三星級80元;對于二星級、三星級建筑,廈門在中央財政補貼總額的基礎上,再以1:1的比例給予建設單位市級獎勵。
例如,中央財政給二星級的補貼是每平方米45元,那么我們地方再給二星級補貼45元,中央和地方的補貼,兩項加一起為每平方米90元。對于一星級建筑,我市也額外給予了一定的補貼。這些補貼的比例和力度在全國也是最大的。
其實,廈門不僅對開發商有補貼,對購房者也有補貼,這是全國首創。具體來說,對購買二星級綠色建筑的業主可返還20%契稅,對購買三星級綠色建筑的業主可返還40%的契稅,這在全國也是首創,廈門是目前唯一這么做的城市。
記者:建筑工業化模式建造的建筑有什么特點?
林樹枝:我們所說的工業化模式簡而言之就是:建筑設計標準化、部品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裝配化?此坪軓碗s,其實就像我們平常玩的搭積木一樣,把房子在施工現場拼裝起來。和傳統的現場濕作業不同,建筑工業化采用的是現場干作業,免去了現場澆筑,也就大大減少了施工現場揚塵、廢水、噪音的產生。
到2020年,廈門市采用建筑工業化模式建造的建筑要占當年開工面積的50%。也就是說,如果到時候廈門有800萬平方米在建,那至少要有400萬平方米的建筑采用工業化模式建造,這樣的比例,在全國范圍都是領先的。
記者:廈門將采取什么措施讓既有建筑更節能?
林樹枝:廈門將對大型公共建筑、機關辦公建筑、商場、酒店、交通樞紐中心等能耗過大的既有建筑實施節能改造。具體來講,我們會對大型公共建筑進行能耗診斷、能源審計,對達不到節能要求的,將責成業主實施節能改造,F在我們已經成功改造了一些項目,比如說大西洋天虹商場,我們主要對照明系統、空調系統和電梯系統三個方面進行改造。這三項是耗能“大老虎”,而且空調出風口設置不太合理,有的地方熱,有的地方涼,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費,我們對空調的出風口和回風口進行優化,改造之后節能達到40%。像這種改造,花錢較少,但效果很好。
我們正在制定公共建筑的能耗標準,已將全市所有公共建筑分為18類,每類均有相應的能耗基準線,以此確定能耗定額。超出能耗定額的,也就是系統能效達不到要求的,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例如,如果公共建筑能耗超標了,用電可實施階梯式收費,能耗越大收費越高,以此來倒逼業主進行節能改造。
廈門鼓勵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改造,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項目按節能量予以獎勵。
綜合利用能源讓多方受益
記者: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上,市民能享受到哪些好處?
林樹枝:廈門是國家可再生能源應用示范城市,中央財政已下達5000萬元資金用于支持廈門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規;瘧。這給我們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如有些小區在屋頂安裝太陽能光熱設施,市民只要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就可以享用集中式供應的熱水。而如果小區使用的是太陽能光電設施,則基本上可做到了電費零公攤。這給購房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新建的12層以下的居住建筑,以及醫院、學校、飯店、游泳池、集體式工廠宿舍等熱水消耗量大的建筑,只要具備太陽能集熱條件的,都應采用太陽能集中供熱系統。我們將積極推動太陽能、淺層地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力爭在今年年底之前基本普及太陽能熱水利用。
記者:廈門如何鼓勵企業進行建筑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林樹枝:我們鼓勵企業利用建筑廢棄物生產新的建筑材料。比如說一些建筑渣土可以回收再利用,生產人行道鋪裝的地磚。這樣可變廢為寶,既可大大減少建筑渣土填埋所占用的土地,又能為城市建設提供急需的建材。目前,廈門已經有幾家企業正在籌建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生產基地。
企業實施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除了可獲得中央財政的補助外,還可獲得從墻改基金中劃出的貼息補助。
龍康給排水技術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