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提供健康適用、高效使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給排水設計人員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設計合理的建筑節水系統
節水是評價綠色建筑的必要條件,設計合理的建筑節水系統,才能達到節水建筑的目的。合理的建筑節水系統,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同時,應采取相應節能措施。
1.1 給水系統合理分區
要充分利用市政給水管網,當市政給水管網的供水壓力能滿足用戶的最低工作壓力時,應利用市政壓力供水;不能滿足時,需要二次加壓供水,不加壓區應充分利用市政壓力。如天津市某公建項目綜合樓,市政供水壓力0.2 MPa,該建筑首層5.1 m, 2一4層4.2 m , 4層以上3.9 m,室內外高差0.6 m,共19層,而該項目僅首層和地下室采用市政供水,2一19層均加壓,其給水分區明顯不合理。其3層地面距室外地面9.9m,對于盟洗池、污水池給水點距室外地面約在10.9 m,器具最低工作壓力0.05 MPa,加上管路損失,生活給水完全可以采用市政壓力供給。合理的給水分區應為地下室至地上3層采用市政供水,4層及以上采用加壓供水。
1.2 采用變頻供水
變頻供水方式在小高層、高層建筑中使用比較廣泛。采用變頻供水方式,各供水分區應分別設置供水泵,不應采用變頻泵加減壓閥來劃分給水分區。如上述19層公建,原設計采用1組加壓泵,供給2一19層用水,在10層設十管減壓閥。其加壓系統明顯不合理,約一半的用水量加壓后再減壓,很不節能。建議4一19層采用加壓供水,分設2組變頻加壓泵組,系統分為加壓1區(4一11層)、加壓2區(12一19層)。對于用水量較小的建筑如辦公樓、綜合樓等,可以采用小流量的變頻泵加氣壓罐供水,避免變頻泵的頻繁啟動。在此應注意,選泵時,其設計的工況點要在水泵高效區的末端。
1.3 控制低層用水點供水壓力
各分區內低層用水點供水壓力不得大于0.2 MPa,這點容易被設計人員忽略。實驗數據表明,普通水嘴在供水水壓在0.1 MPa時,流量為9 L/min;而當水壓在0.24 MPa時,{}{水量就達到25.2 L/min,故此限制用水點的壓力尤為必要,即在各加壓區底部設置減壓閥來限制供水壓力。對于上述公建,建議其在4一7層、12一15層設置減壓閥。
2、節水器具
設計選用的衛生器具應符合《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2002的要求。節水器具包含節水型水嘴、節水型便器、節水型便器沖洗閥、節水型淋浴器等。節水型水嘴最大流量不大于9 L/min(水壓0.1 MPa,管徑15 mm);感應式水嘴離開使用狀態后,應在2s內自動止水;延時自閉式水嘴每次給水量不大于1L,給水時間4一6 s ,陶瓷片密封式水嘴使用壽命大于20萬次。節水型便器宜采用大、小便分檔沖洗產品,大便沖洗用水量不大于6L,小便沖洗用水量不大于4.5 L。節水型便器沖洗閥要有防虹吸裝置,大便器一次沖水量6一8L,小便器一次沖水量2一4L。節水型淋浴器,淋浴噴頭最大流量不大于9 L/min(水壓0.1 MPa,管徑15 mm)等。在設計說明、材料設備表中均有所體現。
3、用水計量設置
按用途設置用水計量水表,是綠色建筑一般項的要求。對于住宅,其人戶管上應設計量水表,住宅小區及單體建筑引人管上應設計量水表。公共建筑不同使用功能應分別設置水表,加壓分區儲水箱的補水管上應設水表,采用高位水箱供水系統的出水管上應設水表,冷卻塔、游泳池、水景等的補水管應安裝水表,公共建筑中廚房、洗衣房、游樂設施、浴室等應安裝水表計量。
4、使用非傳統水源的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使用非傳統水源的中水管道嚴禁與生活飲用水給水管道連接。設計圖紙中經常見到中水管道未做標識,沒有采取防止誤接、誤用的措施!督ㄖ兴O計規范》GB 50336-2002第8.1.6條寫明,中水管道應采取下列防止誤接、誤用、誤飲的措施:①中水管道外壁應按有關標準的規定涂色和標志;②水池(箱)、閥門、水表及給水栓、取水口均應有明顯的“中水”標志;③公共場所及綠化的中水取水口應設帶鎖裝置;④工程驗收時應逐段檢查、防止誤接。保證中水的使用安全是中水工程設計中必須考慮的間題,也是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的主要內容,這點設計師不能忽視。
5、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計算問題
非傳統水源利用率是綠色建筑一般項的指標,同時也是優選項指標,不低于一定比例的非傳統水源利用率,才可以成為綠色建筑,而大于一定比例的非傳統水源利用率則可以加分,使得建筑有可能成為綠建二星、三星。但現實設計中,經常出現計算錯誤。
5.1 用水量計算有誤
用水定額是計算用水量的基礎,綠色建筑應進行節水設計,其用水定額應按《民用建筑節水設計規范》GB 50555-2010執行,其用水應為平均日生活用水的節水用水定額,而不是采用《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額,如辦公樓每人每班最高日用水量是30-SOL,而節水用水量是25-40L。賓館客房最高日用水量250 - 400 L,而節水用水量是220一320 L。醫院病房設單獨衛生間每床最高日250一400 L,而節水用水量是220一320 L等。采用不同的標準,計算出的用水量不同,而據此得出的非傳統水源利用率亦不同。以某圖書館為例,計算用水量,如表1,2所示。
5.2 用水時間的確定
因為不同的建筑用水時間的長度有所不同,同一座建筑一年內不同時段的用水量也不盡相同。對于住宅,夏季用水量較大,冬季相對較少,而公共建筑變化較大。如中小學寒暑假期用水量很少,年用水量不應按12個月計算,可按9-10個月用水量計;設有空調的公建,其夏季空調的補水量較大,如上述某圖書館,其空調補水按平均日冷卻循環水量的15%計,小時補水量9.8 m3/h,使用時間10h,日補水量98 m3/d,按用水時間120 d,年空調補水11760 m3計。
5.3 綠化用水量
綠化、廣場道路澆灑用水,每月澆灑次數及用水量也不盡相同。春秋季綠化用水較多,夏季雨水多、濕度大,綠化用水相對較少,需要以年用水量來計算。如北京,冷季型草坪,灌水定額每年15一25 L/mz灌水次數,特級養護33次,一級養護25次,二級養護14次。上述某圖書館綠地6 000 m2,按冷季型草坪,20 L/mz,特級養護,年用水量為3 960 m3,
5.4 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計算公式
式中:
Ru——非傳統水源利用率,%;
Wu一一非傳統水源設計使用量,m3/a;
Wt——設計用水總量,m3m /a,
WR——再生水設計利用量,m3/a;
Wr一一雨水設計利用量,m3/a;
Ws——海水設計利用量,m3/a;
Wo——其它非傳統水源利用量,m3/a.
對于上述某圖書館,按節水用水量計算,
其非傳統水源用水量:
Wu=6 533.5+3 960=10 493.5 m3
設計年用水量:
Wt=5 080.8+11 760+6 533.5+3 960=27 334.3 m3
非傳統水源利用率:
R=10 493.5/27 334.3=38.39%
若采用最高日用水量計算,其非傳統水源用水量:
Wu=8 749.05+3 960=12 709.05 m3
設計年用水量:
Wt=7 029.9+11 760+8 749.05+3 960=31 498.95 m3
非傳統水源利用率:
Ru=12 709.05/31 498.95=40.35%
兩者存在差距,按最高日用水量計算的非傳統水源利用率為40.35%,大于40%,滿足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優選項的5.3.12條,可以得到加分。而按節水用水量計算的非傳統水源利用率只有38.39%,不足40%,不能滿足此優選項的要求,不可以加分。
龍康給排水技術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