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汛期以來,多座城市又重現“逢雨必澇”的情景。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加劇造成的強降雨是導致部分城市內澇比往年嚴重的直接原因,與此同時,一些城市在排水防澇建設方面還存在短板,而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是防治內澇的治本之策。
今年多地雨量突破歷史極值
入汛以來,在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下,多個城市雨量達到或突破歷史極值,使得城市內澇防治“雪上加霜”。
上海:6月16日至17日,上海北部地區遭遇特大暴雨的襲擊,虹口、普陀等地的過程雨量均超過240毫米,“一場暴雨的雨量接近常年的梅雨總量”。
常州:從6月26日20時起的24小時,總降水量達到243.6毫米,遠超1994年196.2毫米的歷史記錄。
合肥:6月份降雨量高達366毫米,是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同期最大降雨量。
……
在強降雨的沖擊下,原本就脆弱的城市排水防澇基礎設施顯得不堪一擊,城市內澇愈演愈烈,對社會管理、城市運行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據常州民政部門初步統計,全市受災人口約6.5萬,過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0多間房屋倒塌,40多間嚴重損壞、近7000間出現損壞。
超七成城市排澇能力不達標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介紹,截至目前,城市排水防澇規劃完成率僅為45.8%。按照國辦2013年的通知要求,2014年底前,各地要在摸清現狀基礎上,編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規劃。
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巡視員章林偉表示,如今還有一半多的城市沒有完成規劃編制,這說明一些地方在思想上對于城市排水防澇還是重視不夠。
“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全國657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的防洪標準不達標,其中70%以上城市排澇能力水平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90%的老城區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的下限。”國家防辦副主任張家團表示,這其中既有投入不足的問題,也有思想重視不夠的原因。
“不注重城市規劃和防洪防汛,結果是花七八年搞建設,一個晚上就被大雨搞光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水文氣象學院院長林炳章說。
城市內澇發生后,不少城市采取應急舉措。今年,北京等8城市成為城市內澇聯合預警試點。然而,在官員和專家眼中,當前除了積極應對汛情、搶險救災之外,還應該立足長遠加快“海綿城市”建設,通過建設地下分散集水系統、區域集水系統等不同方式,實現不可排江的水量儲備使用。(本組稿件均據新華社)
進入汛期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強降雨頻發。國家防總會商認為,今年長江中下游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且有可能出現上游洪水
●延伸閱讀
國家防總:長江中下游或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
1998年大洪水會不會重現?
與中下游洪水遭遇的流域性洪水。此外,太湖可能發生較大洪水,淮河可能再次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黃河、海河、松遼流域“也不排除發生大洪水的可能”。1998年大洪水會不會重現?今年汛期的氣候背景是持續一年有余的厄爾尼諾現象。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工周兵介紹,1997年到1998年間,屬于“極強厄爾尼諾事件”。而本次厄爾尼諾事件暫時屬于“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此外,1998年4月12日,華南就已經入汛;而今年5月5日華南才入汛,為近37年最晚。國家氣候中心總工程師李維京認為,今年應該不會出現類似1998年全流域洪水的情況。
龍康給排水技術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