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的治理直接關系到全區人居環境和全區生態文明建設質量的提升。近年來大亞灣區大力推進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及污水配套管網建設,實現了“一鎮一污水廠”的建設目標。同時以生態創建為契機,在污水管網暫難以覆蓋的農村區域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工程,通過“小花園”式的污水處理設施解決農村水環境大問題,改變了農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的狀況。目前全區已建成農村人工濕地8塊。
大亞灣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加強人工濕地運維管理,確保濕地發揮實效,近日,大亞灣區對8座農村人工濕地的運維人員配備、植物養護、周邊環衛及配套管網維護等運維情況進行了現場檢查,并進行綜合評比排名,其中排名前列的是霞涌村老圩小組、橫畬村和大涌村3塊人工濕地。
另外,為規范該區農村人工濕地工程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大亞灣區還制定了《大亞灣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制度》,按2萬元/年·座的標準給予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補助,有效保障農村人工濕地正常運行,使農村地區污水得到有效收集處理,充分發揮濕地工程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作用。
知多D
人工濕地是新興的農村污水處理裝置,近年來在惠州得到大力推進和廣泛建設,在污水管網暫時難以覆蓋的農村區域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工程,可以有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解決農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的狀況。
人工濕地主要是利用濕地的獨特功能,根據自然界水體凈化的原理,在一定的填料上種植特選的植物(如美人蕉等),當農村生活污水流過人工濕地時,經沙石、土壤過濾,植物根系的多種微生物活動,使水質得到凈化。另外,人工濕地與傳統污水處理廠相比具有投資少、運行成本低等明顯優勢,首先人工濕地以水生植物水生花卉為主要處理植物,在處理污水的同時還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有利于改造農村環境。其次,人工濕地的運行管理也比污水處理廠簡單、便捷,因為人工濕地完全采取生物方法自行運轉因此基本不需專人負責,只需定期清理格柵池、隔油池、每年收割一次水生植物即可。
龍康給排水技術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