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今年成為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記者昨日從市市政園林局了解到,海綿城市建設進展順利,今年我市著手在海滄馬鑾灣片區和翔安新城片區實施68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目前10個項目已基本建設完成,并初見成效。
9月29日,一場急雨突襲海滄,祥露小學(海滄第二實驗小學)內沒有出現積水,雨水落到路面很快就消失不見。原來,作為廈門首個完工的海綿城市項目,學校完成了一系列海綿體改造:鋪設850平方米的透水磚,還挖掘一個50平方米的蓄水池,建成250平方米的雨水花園和300平方米的下沉式綠地,完成320平方米的屋面綠化,建成多套雨水處理設施。外地專家鑒定后認為,祥露小學能夠承受120毫米超大雨量的侵襲。
截至11月初,海滄馬鑾灣試點區今年計劃實施的49個項目,已開工建設21個項目,其中8個項目基本完成。未開工的28個項目也已經完成了施工圖審查,即將展開建設。翔安新城試點區今年計劃實施19個項目,目前已經開工建設8個項目,其中2個項目已經基本完成。
除了工程項目,我市還積極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指導文件的編制工作。目前我市已完成《廈門市防洪防澇規劃》、《廈門市水資源戰略規劃》、《廈門市綠地系統規劃修編及綠線規劃》等規劃的編修工作。我市還在抓緊編制《廈門市海綿城市設計規范》、《廈門市海綿城市施工與質量驗收標準》等指導文件。
根據海綿城市建設需求,我市還計劃建立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管控平臺,對海綿城市的建設、運營、調度等進行全過程管理。
專家解讀
海綿城市是一種理念
市市政園林局給排水處的負責人介紹,通俗地說,海綿城市建設就是要讓城市變得像海綿一樣,下大雨的時候,雨水能夠很好地下滲、滯留、存蓄,留下的雨水還能夠得到凈化處理,實現有效利用。在這樣的城市中,強降雨的破壞力被大大降低,水資源卻能得到有益的補充。海綿城市建設不僅僅是指一個個新建、改造項目,它是一種科學的城市建設、管理理念。應當像綠色建筑、節約用水一樣,植入各個項目的建設和管理中。作為工程項目,它應該更多的是依附性工程,而不應成為單獨立項的主體工程。各區和發改、規劃、國土、建設、排水、道路、交通、園林等部門,應當在市委市政府的統籌協調下,因地制宜地制定各領域海綿城市的建設目標,確定城市發展規劃和建設思路;其次,相關從業人員要扮演好“設計者”和“建設者”角色,不再按照“水泥城市”的傳統思路規劃、建設項目,而是按照海綿城市的要求,利用新模式、新技術設計、施工;普通市民可以成為海綿城市建設的“支持者”、“參與者”,他們可以在房前屋后建設各類雨水花園、綠色陽臺、微型濕地、屋頂菜園……當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蔚然成風時就能夠凝聚成巨大的力量。
龍康給排水技術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