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在廣州市人大分組討論中,多個小組代表都提出了有關農村建設的話題。有代表提出要推動農村發展還要實現服務均等化,實現精準扶貧;如何治理農村污水難題等,現場問計專家代表。
黃偉林說,農村污水處理涉及民生同時又是工作難度較高的工程,應該如何開展?“農村污水離得遠,無法集中處理,有人建議就地處理,不一定都接到污水處理廠,似乎更現實。”他向花都組在場代表拋磚引玉。
廣州市人大代表、市環科院書記羅家海說,國家也有所關注農村污水治理問題,主要分為快速發展區和中等發展區兩部分治理。發展快速區域實現初步城市化,可以按照城市污水處理廠做法。如果是中等發展區,相當于分散的農村,因為成本高,水量也不大,人口又不多,不見得要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有的農村創新了一種方法:先把農村污水收集起來,隔除固體垃圾,再把生活污水流入水塘,并在水塘使用生物技術或植物讓水自凈。
黃偉林說,污水處理得好,截污工作完成好,水環境就會好。“但目前,治水最關鍵還是在源頭控制少排。城區還可以截污,但農村操作起來非常困難。”他坦言。
在白云區代表團,廣州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陳紹康表示,廣州“十三五”規劃提到,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方面,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其中提及加大對北部山區貧困鎮、貧困村2.8 萬人的貧困對口幫扶力度,“這2.8萬人口主要是北部山區,那么全市范圍有多少貧困人口?只有先把整個‘家底’摸清了,在制定扶貧政策時才能‘精準’。”
龍康給排水技術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