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海綿城市建設的大發展背景下,各樓盤建設者也在將各種海綿城市技術積極融入到設計中和建設方案中。
對城市居住區的修建提出了促進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以及滿足內澇災害防治、面源污染控制及雨水資源化利用的要求。
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主要對居住區的道、小游園小廣場、一些綠化設施的修改:
1、居住區的綠地結合場地雨水規劃進行設計,可根據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兼有調蓄、凈化、傳輸功能的綠化方式。對區內雨水的收集與排放進行統籌設計,如充分利用場地原有的坑塘、溝渠、水面、設計為適宜居住區使用的景觀水體,采用下凹式綠地、淺草溝、滲透塘、濕塘等綠化方式,但必須注意,承擔調蓄功能的綠地應種植坑澇、耐旱性強的植物。
2、小游園、小廣場等硬質鋪裝地面宜采用透水鋪裝。小游園、小廣場等硬質鋪裝地面宜采用透水磚和透水混凝土鋪裝,小游園或綠地中的步行路還可采用鵝卵石、碎石等透水鋪裝,滿足雨水下滲至土壤或通過疏水,導水設施導入土壤,減少建設行為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損害。
3、城市居住區內的道路應優先考慮道路交通的使用功能,在保證路面基強度及穩定性等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宜盡可能采用透水鋪裝,增加地透水面積。透水鋪裝可根據城市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做法,例如人行道及車流量和荷載較小的道路、宅間小路可采用透水瀝青混凝土鋪裝。
4、高程設計應利于場地雨水收集與排放,在山區和丘陵地區,應滿足防洪設計要求。
這些“海綿型的社區”具有調蓄功能的綠化方式,可在暴雨時起到調蓄雨水、減少和凈化雨水徑流的作用,明顯提高了居住區綠化用地的綜合利用效率。
那目前國內的地產企業是否有開始執行行這些規范的要求?并且具體應用了什么技術呢?
目前,房地產開發項目使用較為廣泛 雨水收集利用技術措施主要是屋頂綠化、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雨水蓄水池。經過開發建設活動之后,房地產項目區可以形成屋頂硬化面、道路、綠地和水體這四種類型的下墊面。不同類型的下墊面水文特性有極大差異,為實現項目區土地開發前后水文特性基本不變的低影響開發目標,應當根據不同下墊面的水文特性,分別采取有針對的雨水集蓄利用措施,對降雨產流、匯流、下滲、調蓄、排出的全過程進行控制,形成完備的措施體系,使得雨水資源利用率更高。
那么接著來看地產公司如何進行新樓盤海綿城市建設雨水收集利用
一、萬科集團
萬科第五城做了“海綿城市”的應用,此前海綿城市大多應用于市政建設,萬科將海綿城市的技術應用在小區內,把雨水收集存在蓄水池,小區道路在下雨時不會出現積水無法及時排走的情況,在需要的時候用儲存的雨水對小區植物進行澆灌。
二、金地集團
金地引入中國建筑科技集團作為顧問公司,改變排水思路和方法,使雨水得到利用、儲蓄和凈化從社區源頭配合城市綠建發展,最大限度的利用雨水,降低地表侵漏,減少雨水排放總量,補充地下水。做到小雨無積水,改善社區微氣候,減少熱島效應。
金地世家,樓盤位于嘉定新城而合作路199弄,金地世家在別墅區的宅間設計植草溝、地面鋪裝選用滲水鋪裝、在別墅區局部的雨水管接地口做雨水花壇、使得土壤具有呼吸效應,在雨天能積蓄雨水,在晴天也能釋放多余的水分,反而比傳統的硬化地面更能加速水汽的排出。通過生物降解,實現雨水凈化,降低對人體的傷害。
三、首創股份
上市公司首創股份最近發布對外投資公告,公司將與萬科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萬科建筑技術發展(深圳)有限公司以及珠海萬道益科投資合伙企業共同出資設立環保平臺,開展城市水環境治理,城市土壤修復,海綿城市建設等業務。
四、碧桂園
1、碧桂園在貴陽的項目重點打造的海綿設施-雨水花園,除了能夠有效地進行雨水滲透,還具有以下多方面的功能;去除徑流中的懸浮顆粒,病原體等有害物質,通過合理的植物配置,為昆蟲與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調節空氣中的濕度和溫度,改善小氣候環境。
這種雨水花園不僅建造成本較低,維護和管理的成本也比草坪簡單,此外,貴安還打造了雨水效能罐,消能池,噴泉水環境系統等海綿設施項目。
2、碧桂園在項目黃金時代的減少重點是建設綠色屋頂、透水停車場、下凹式綠地等。
在屋頂鋪裝防水材料,再培土種植綠色植物,打造綠色屋頂。雨水經過滲透過濾后,經管道流入樓下的雨水桶或地下的蓄水池,用于小區灌溉植物、洗路洗車等。
地面停車場經過改造,雨水可滲透到土壤中。公共綠地不是高于道路,而是低于道路,水往低處流。
海綿性改造增加了小區綠化面積,有效緩解嘖水,讓居民受益。
五、金茂進團
金茂集團在房地產公司中向來以綠色科技聞名,其位于杭州拱墅區的首開金茂府項目是抗州市知名的豪宅樓盤,其將海綿理念融入到小區設計中,創造性地采用了改性構造鋪裝和掏粒蓄排水層的海綿技術,成為杭州市小區建筑類探索運用這一技術的第一個“池螃蟹的人”。
改性構造鋪裝,簡單來講,就是對所有園區道路做結構性改造,設置路邊集水溝及滲管,最大限度地實施透水鋪裝,達到路面雨水及排出的目的。
掏粒蓄排水層則是將地下車庫頂板上透水性不強的“自然土”更換為厚度約10厘米的掏粒蓄水層,增強透水蓄水效果,確保小區內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符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通過采用先進的雨水收集系統,將天然降水收集起來,這些水可用于花草灌溉,道路洗刷等項目。系統在減輕城市洪澇和排水系統壓力的同時,也為業主節省了一大筆開銷。
結語
綠色建筑標準,建設綠色生態居住小區,海綿城市雨水系統的減少不僅讓房地產項目滿足綠色建筑、綠色社區的評價標準,獲得政府支持,同時能夠增加房地產企業的名聲與口碑,帶來極大的社會效益。
此外,海綿城市雨水系統也確實為房地產項目帶來很好的生態效益。典型的傳統雨洪管理設施大多是硬質工程;诘陀绊戦_發的設計,利用自然的方式排水,通過收集與凈化,雨水可循環用于園林灌溉,沖廁和保潔,可以節約大量的資金,同時減少施工材料,節約了建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