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記者從廣安市人大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廣安市城鄉污水處理條例》將于3月1日正式實施,是我省首個針對污水處理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其在農村污水處理方面的探索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較強的示范意義。根據條例規定,廣安市及轄區內區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自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給予適當補貼,具體補貼辦法由廣安市人民政府制定。
據了解,該條例突出了“潔凈水”行動成功經驗法制化;生活污水的全域治理;明確了河湖長在污水處理工作中的職責。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及分類建設方面,該條例明確了廣安市各級人民政府支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
此外,《廣安市城鄉污水處理條例》還提出了分類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4種具體方式:
新建農民新村聚居點應當建設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農村人口聚集程度較高、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可以根據本地實際,建設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鼓勵其它農村區域因地制宜建設分散式與集中式相結合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城鎮周邊的村莊,可以通過鋪設污水管道或者建設污水泵站,將污水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站進行集中處理。
同時,要求農村區域提供餐飲、住宿服務等經營實體,對產生的污水應當采取措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在細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資金、人員方面,該條例要求廣安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選用成熟穩定、實用低耗、易于維護的處理技術和設備。
污水處理費用從哪兒出?該條例規定:污水處理費應當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專項用于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和污泥處理處置,不得挪作他用。
廣安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生態環境部門還將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監督,配合住建部門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廠(站)在線監測設備,加強對在線監測設施的監管,對出水水質實時監控,定期開展監測。對污水處理設施按規定進行監督性監測,監測結果通過官方網站及時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